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湖南日报|岳麓山大科城:一座城的“新”气象


湘江边、麓山下的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以下简称“大科城”),是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城,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人文底蕴和科教资源。

2017年,我省启动大科城建设。经多年奋斗,这座散发着知识芬芳的大科城让人耳目一新,一跃成为全省科技经济发展举足轻重、作用不可忽视的“主角”。

建设过程中,“创新”无疑是大科城的关键词。我省正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长沙正全力建设第五大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为我省、长沙市成为“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诞生地、重大创新平台的重要集聚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接地、一流创新人才的重要汇集地”贡献智慧和力量,正是大科城的使命。

这些年,越来越多的院士、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大科城也在不断突破思维藩篱、打破各类无形围墙,于自我革新中加快成长。

技术攻关模式

“新”核心技术“揭榜挂帅”

联合攻关聚焦我省“十大攻关项目”,2021年,大科城瞄准重点产业链的“卡链处”“断链点”,全面铺开针对核心技术攻关的“揭榜挂帅”行动。

新年伊始,大科城频繁调研山河智能、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20余家省市重点企业,积极走访院士、专家和相关科研人员,收集和筛选出747项行业技术需求。

清单摆案头,先攻哪个产业?在充分吸取企业宝贵意见,经专家论证、评审、遴选后,大科城决定从工程机械产业链着手,全力补齐这张长沙名片的核心技术短板。

2021年5月,大科城面向全国发布首批3个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此后,由中联重科发榜的“超大型履带起重机核心关键零部件及整机研发项目”、山河智能发榜的“高性能液压凿岩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铁建重工发榜的“掘进机高性能长寿命刀具项目”,均被省内外在工程机械产业方面攻关能力强的高校、企业联合揭榜。

在这次“揭榜挂帅”行动中,大科城拿出3000万元专项资金,并在后续成果孵化、产业化及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支持业内精英“联合攻关”。

从“路径依赖”走向“模式创新”,“揭榜挂帅”的背后是大科城不遗余力将创新能力搞上去的决心。与竞争立项、定向委托等方式不同,在重大创新工程中引入揭榜制,由省内外各创新主体联合攻关,能够越过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周期,获得全国范围的智力和创新资源。

2021年底,大科城开始着手2022年核心技术攻关,目前已征集第二批29项“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成果转化路径

“新”探索“一校一基地”

就近转化潜力项目近年来,我省科技创新屡获佳绩,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高端装备、重大工程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然而,如何让科研和经济联系得更为紧密,仍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作为我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高地的“主高峰”,大科城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破解成果转化的难题。

随着“校地围墙”在校地融合工作中被不断打破,一大批院士、专家走出高校,走进“基地”。

过去一年,大科城持续深入探索“一校一基地”建设。目前,较为成熟的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拥有科创企业480余家,就近转化院士项目6项、知识产权1900余项。相对“年轻”的基地——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湖南师范大学文化创意基地,也有了喜人突破。比邻星、五江高科等8家院士、教授团队的成果转化企业已落户;华锐金融、自主可控CAE等100余项成果得到转化或和企业达成合作;湖南师范大学水晶湘绣、美术学院创新创业合作项目也相继“开花结果”。

大科城和高校、企业频频互动,通过不断召开技术供需座谈会等,为二者间架起一座“鹊桥”。

大科城的天赋和潜力得以不断释放。自大科城党工委、管委会成立以来,新增市级及以上重点科技创新平台51个,增长2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6个,增长79%;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37个,增长321%。创新成果影响力逐步增大,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29.08亿元,增长28%;新增技术合同登记2200件,增长39%;新增科技成果转化764件,增长37%。双创环境更具吸引力,新增科创企业3043个,增长98%;新增天使投资企业76家,增长375%;获得天使投资金额6.86亿元,增长1515%。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此前,大科城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全面梳理,2021年,大科城对辖区科创资源进行全方位摸底,不断夯实成果库、需求库、技术库建设,目前已收集成果近1466项、需求770余项、专利4万余项;重点突破,持续拜访张尧学、王耀南、柴立元等近20名院士、百余名专家教授,并为每个院士团队项目配套跟踪服务,方便优质项目就地、就近转化。

去年,大科城还和浏阳经开区、宁乡高新区、临澧高新区等5个园区达成合作意向,并建立“五个一”联动机制,即合作双方共育一条产业链、一个团队、一个研究院、一个基地、一个政策,推动双方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科技金融等方面深度合作。

平台建设方式“新”

公益性与市场化结合,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并重

好的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实现突破的催化剂、加速器。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作用,是提高科技投入效率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大科城瞄准前沿科技,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期间,大科城联合重点高校院所,成立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助力省科技厅推动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吸引湘江树图区块链创新中心、特种玻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航天金刚石研究院等10余家解决“卡脖子”难题的技术创新平台落地。同时,粤港澳科创产业园在此启动运营,香港城市大学(长沙)创新科技中心揭牌成立……一批好的科创平台落子,让大科城创新发展底气越来越足。

在传统财政补贴等的基础上,大科城不断健全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将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大科城以股权投资为主要方式,引进一大批专业服务平台、孵化平台,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期间,大科城高效运行岳麓科创港,引进新诤信等10余个标志性平台,努力建成“政务服务+专业服务+活动服务”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全链条科创服务体系。

同时,大科城不断完善投资方式,通过建立项目培育、筛选和挖掘机制,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逐步形成了股权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多种投资方式组合。

2021年12月底,“大科城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正式运行,该平台开发了成果中心、交易中心等七大功能模块,可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信息披露、技术交易、活动推广等服务。该平台实现了技术交易业务线上操作,构建了用户发布项目-申请挂牌-交易撮合-价款结算-信息公示全流程体系,还能进行实时数据分析和统计,有利于交易监管和风险防控。

乘“云”而上!同期,“AI大科城科创服务云平台”正式运行,该平台汇聚了大科城管委会和大科城各园区、企业、高校的数据与服务资源,致力于实现大科城科创要素互通共享,构筑“云上创新共同体”。该平台具备成果转化、项目路演等十大功能板块,着力解决传统技术转移转化模式中市场与研发脱钩、信息与服务脱节的难题。

人才引育举措

“新”革新用才理念,探索联培机制

科技创新是向未知进军,谁拥有能够探索未知的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

聚焦人才招引,大科城在落实长沙市“人才新政”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吸引力强、辐射面广的人才相关政策。例如,根据政策,大科城对引进长沙市高层次人才的用人单位,按引育一人给予5万元到30万元不等的奖励。两年时间,政策红利开始释放,贺龙廷、陈宏德、黄海宁等30余位领军技术人才相继进驻大科城。

同时,大科城还积极践行“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用才理念,每周举办专题讲座、案例分享等多形式人才沙龙活动,为用人单位和人才间搭建沟通桥梁。不少参与沙龙的用人单位,目的不一定是现场引才,而是和人才建立友好关系,需要时再向其寻求帮助。

在人才培养方面,大科城也正不断探索新路子。拥有近30万在校学生,本就是大科城最大的优势,对此,大科城探索推动“领先行业+一流高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校企人才双向挂职机制,累计建立各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450余个。

引进来、培育好,还得留得住。大科城不断完善人才服务和配套,奋力打造聚才港湾。

期间,大科城初步建成并发布“一网一库一平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筑一站式、专业化、智慧化的线上“人才之家”,目前共收录长株潭14所高校院所人才信息8940条。

高标准建设人才公寓,吸引高校、企业人才入住,入住率达95%以上。

不断拓宽服务范围,累计为重点人才发放人才服务卡800余张,持卡人可享受大科城为其提供的人才公寓、机场高铁VIP等服务。

循着人才引育的发展方向,大科城制定了“路径图”:完善一个政策体系、建设一个人才学院、布局一批产教融合平台、打造一系列活动品牌、营造一个服务生态,全方位做好人才“引育留用”文章。

科技金融方法

“新”实施“红枫计划”,浇灌好苗子、壮大创投圈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充分证明,科创离不开金融,可如何将二者结合,却是个难题。在发展初期,科创企业往往研发投入高、投资周期长、资金回收慢,折戟沉沙的不少,难以获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广泛调研后,大科城有针对性地实施“红枫计划”,给投资者选“苗子”,为科创企业引金融活水。2021年2月开始,“红枫计划”暨“麓山杯”创新创业大赛路演席卷长沙、株洲、湘潭3市。长达9个月的比赛,吸引了3市高校师生、校友的近1600个项目“麓山论剑”,涉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

来自60余家投资机构的百余名行业专家全程关注。最终,50个“红枫计划”投资项目、20个“麓山杯”获奖项目脱颖而出。这些投资项目拥有发明专利222项、实用新型专利82项、软件著作权251项,部分企业被省财信基金、赛马资本等投资机构跟进,赢得了约2.1亿元的资金支持。

考虑到科创企业整体风险偏高,投资机构仍相当谨慎。见招拆招,大科城再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筹集2000万元风补资金对相关投资进行风险补偿。例如,若某笔“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发生风险、收不回,风补资金将对这笔贷款的本金作一次补偿。通过风险分摊,科创企业的投资门槛和成本得以降低。大科城不断壮大“创投圈”,还争取全省唯一“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服务平台”落户。自2021年5月成立至今,该平台频繁开展股权融资对接会,累计45家企业进行线下路演,共向全国发布融资需求30亿元,成功促成融资4亿元。

在推进“红枫计划”的过程中,大科城乘势打造“基金群”。目前,由大科城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基金体系基本形成,拥有各类基金9支,总规模逾13亿元,正不断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政策服务理念

“新”差异化补位恰如其分,科技服务业规模初显

“红枫计划”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政策保障。

选了好“苗子”,投资机构仍观望时,大科城立马有针对性地出台《关于促进科创金融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贷风险补偿试点实施办法》,通过投资引导、风险分摊等方式,引来大量金融活水。

围绕成果转化,大科城构建了“1+N”政策体系,在匹配国家、省市专项政策同时,对人才服务、科技金融等12项政策进行差异化补位和升级。相关政策补位恰如其分,既不“越位”也不“缺位”,让政策红利得以充分释放,受到企业广泛好评。

政策制定前,大科城注重调研实效,务求避免“空中政策”“本位政策”出现。2021年底,大科城对外发布《关于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若干措施》,被企业称为“黄金九条”。与2020年9月发布的“试行版”相比,该政策不仅在其基础上系统总结、广征意见,还借鉴了省市有关政策,吸收了上海、浙江等先进地区做法,并对相关政策进行差异化补位。譬如政策第二条,通过加大资金扶持、对有效运营面积开展阶梯奖励等方式,全力调动企业孵化器的积极性,夯实成果转化工作。

政策制定后,大科城强调落地兑现。大科城积极邀请企业参与政策制定,及时普及已出台的政策,大部分企业对政策很熟悉。每个季度,大科城还主动公示和兑现相关奖励。目前,大科城相关政策已完成2批次兑现,合计为中南大学、湖南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新云网等单位的30个项目兑现奖励资金近700万元。

平日里,大科城还以各类活动为载体服务辖区高校、企业。自2021年3月开始,“人才周周沙龙”围绕企业管理、技能提升、政策宣传等方面组织学习活动,已累计举办近40期。每月定期开展“高校服务日”活动,专为高校院所排忧解难。帮师大桃子湖园区、音乐学院场馆提质升级,为湖大门口及马路两边造绿增绿……目前,大科城已推动解决涉及高校问题33件。

如今,“成果月月发布”“人才周周沙龙”“项目周周路演”“岳麓·创讲堂”等活动成了品牌、深入人心,不断激活区域科创活力。

廉政建设要求

“新”明确“三零三不三服务”,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科创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生态,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则是清朗政治生态的题中应有之义。

塑造亲清政商关系,大科城明确了“三项纪律”:即坚持“三零”,对推诿零容忍、拖拉零容忍、失信零容忍;严把“三不”,不吃服务企业一顿饭、不收服务企业一次礼、不入服务企业一份股;做到“三服务”,服务高校院所、服务区域经济、服务创新创业。

受访企业普遍认为,政治生态看似抽象,但在政商关系中却体现得十分直观而具体。大科城从制度层面细化交往规范,值得点赞、“比心”。政商关系“亲”,领导干部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雪中送炭,企业投资创业热情就足;政商关系“清”,领导干部与企业主划清公私界限,不“勾肩搭背”,企业便可一心一意谋发展。

围绕“三项纪律”,过去一年,大科城多次开展清廉文化进园区、进企业等活动,开辟廉洁书吧,和企业共筑亲清政商关系。还采取恳谈会、挂钩联系、政企会商等方式,广泛听取企业家的建设性意见和合理诉求,进一步推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以便更好服务企业。

企业有需求,大科城就有回应。去年,大科城帮助平台企业解决问题70余项,对湖南比邻星科技有限公司周边环境进行提质,为德必园区解决停车难题……

融合发展机制

“新”“四区联动”,共育岳麓山科技之花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校区、城区、景区、园区“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没有形成科技创新“合力”。近年来,大科城不断推动校区、城区、景区、园区融合,一步步破除各种“无形的围墙”。

以“品质提升”破局,大科城与岳麓区一起联动,以后湖、麓山南路提质改造等“十大工程”为抓手,打造精致精美的市容环境;以22个社区提质改造为抓手,全面推进公共服务、管理水平等提档升级。

历经生态修复、有机改造、产业培育,综合整治之后的后湖翻开了新篇,蜕变为集艺术、设计、创意、文化、教育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园。

“老照片中的校门回来了!”古朴典雅的湖南师大老校门重建,很多老校友闻讯从外地赶回,在校门前留影。

连接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麓山南路,人行道拓宽了,书香味更浓了。

曾经违建众多的天马忆街已成为往来大学生驻足合影的热门“打卡点”……

环境的改变为大科城的融合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这只是“起点”,大科城还将在共建共享的融合道路上继续奋进。

区校联动开展“青春奉献大科城”志愿服务行动,组建志愿服务队助力大科城发展,先后开展志愿活动130余场;

疫情防控期间,中建智慧谷、俏皮羊等大科城多家平台、企业主动向所在街道社区捐赠防疫物资,协助社区做好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举措;

2021年4月20日,在大科城,长沙市政府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签署实施有关战略合作协议;

2021年9月29日,长沙市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发展联盟启动并签约……此外,校校之间也搞起了联合共建,校企之间畅通了产学研合作……一场聚焦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环境优化等方面的“大科城科创生态圈”构筑行动打响。

大科城和伙伴们,正用燃烧的科技梦,不断彰显科技湘军的气度,刷新我省科创事业发展的速度,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精彩答卷。

主办单位: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备案号:湘ICP备16014007号-1
招商电话:0731-85573269

承办单位: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党政综合部
公安机关备案号 430104020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