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科创基地:打造科创新高地
从科创端——孵化端——转化端,岳麓山下,湖南湘江新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贡献的最新力作——湘江科创基地近日与18个企业(项目)正式签约后,29日将迎来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流动观摩会的全体代表,此次观摩将考察新区湘江科创基地与湘江智谷·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城两个项目。湘江科创基地是湖南湘江新区推进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区校合作示范工程,是新区勇做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湖南排头兵的一个缩影。
用最好的地段打造科创高地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科创的时代强音: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坚持战略性需求导向,确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难题。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挥好重要院所高校国家队作用,推动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要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支持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要加快国内人才培养,使更多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
湖南湘江新区是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是落实中央“中部崛起”战略和湖南省委“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平台,只有进一步发挥好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智力优势,推动众多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园区、科创企业的科技资源优势互促相融,才能加快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中部地区创新创意发展新高地。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产业是创新的“战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迫切需要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湖南湘江新区拿出最好的地段、最美的环境、最优的资源,投入50亿元、拆出1100亩,不做房地产,用来做科创,彰显了新区从土地财政、房产驱动向产业引领、创新驱动转型的坚强决心。
坐落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核心区的湘江科创基地兼具岳麓山的自然风光、大学城的千年文脉、科技创新的时代热土。走进基地,12栋多层办公楼组成的建筑群显得错落有致,建筑主体已全部完工。基地绿化率达40%,所有屋顶都将进行绿化,全力构建花园式办公环境,建设一个高颜值、高科技的科创园区,可谓“5A级景区中的科创园·双一流大学里的孵化区”。新区主动对接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科研资源、科研力量,实现高校创新成果就地转化。湘江科创基地集创新孵化、产城融合、产教融合、科创金融、配套服务等功能为一体,总面积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总投资120亿元。
湘江科创基地共分为三期建设,项目一期为湘江科创基地的首开区,规划用地58亩,共有地面建筑12栋,总建筑面积6万㎡,总投资约6亿元,主要提供创新孵化和创新链配套服务。第二期、第三期科创服务中心项目为湘江科创基地的主体区,总投资超过110亿元,计划2021年启动建设。二、三期将重点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等前沿新兴产业,拟打造中国人工智能和数据产业集聚区。项目建成后,将聚集科创型企业5000余家,新增就业岗位10万余个,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年创税收10亿元。
科研高地助力产业腾飞
湘江科创基地是省级众创空间和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平台,目前已引入了创瑾科技全球总部及汇思科技、奥通智能、浪潮大健康数据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引进了一批标志性人才;已导入半导体封装材料及应用、硅基集成芯片、健康医疗大数据等一批标志性产业。
即将入驻湘江科创基地1#栋的湖南酷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酷陆科技)是第一家与湘江科创基地签约的企业。酷陆科技是一家依托智慧环卫在智慧城市管理云端,对接智慧城市网络,以云服务方式随时为管理者及作业人员提供所需的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将物联网技术、通讯技术、智能化技术以及软硬件产品研发,应用到垃圾收集、分拣、转运、处理的整个闭环中。酷陆科技创始人、CEO罗舟路告诉记者,“高校云集,资源丰厚是湘江科创基地无法复制的禀赋,是极具吸引力的创业佳地,几所高校的相关专业和公司对口,招人根本不用担心。”
2019年,酷陆科技就入驻了由湘江集团大科城公司主导建设的湘江科创服务平台,如今,酷陆科技已经是新区的明星科创企业,今年还获得了湖南湘江新区“优秀双创企业”……罗舟路说,新区、岳麓山大科城的创新创业氛围很浓厚,湘江科创服务平台定位为培育孵化湘江新区科创上市企业和未来‘独角兽’企业。而公司的定位是工业物联网与大数据,是平台重点孵化培育的产业方向,享受到了平台提供的各项优质服务。比如,办公场地租金减免、开展股权合作、投融资活动对接、项目活动路演、政策咨询服务,以及引荐潜在客户等。
丰富的科研、人才资源和浓厚的创业氛围让湘江科创基地频频获得企业青睐。今年11月底,国内领先的自动驾驶感知与决策技术研发商湖南佑湘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佑湘科技)在多地考察对比之后,决定落户湘江科创基地。总经理周翔表示,选择落户湘江科创园,最看重的还是园区内充足的科教资源和人才。同时,湘江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处于全国的第一梯队,拥有丰富的落地场景并初步形成人才聚集,这些对致力于提升驾驶自动化程度、降低交通事故率、保障驾乘人员的行车安全为目标的佑湘科技都是极大的助力。
目前,佑湘科技拥有道路环境感知和舱内感知两大产品,是国内首批被汽车主机厂认可进入前装体系的自动驾驶厂商,并成为美国通用、江铃福特、上汽、比亚迪、东风、重汽等主机厂的定点单位。“佑湘科技承载着开拓新业务板块的目标,我们也希望立足于湘江科创基地的科研和人才的优势,在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打造最有幸福感的企业。”周翔说道。
为了发挥科研与人才聚集能量的最大效能,湘江科创基地实行“校区+园区”共创模式,主动链接大科城高校创新资源,实现高校创新成果园内转化;实行“龙头企业+学科带头人”招商模式,重点引进行业标志性企业和学术带头人,形成鲜明科创导向;实行“基金+基地”孵化模式,以湘江集团为主体成立4支大科城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达28亿元,对入园企业进行全周期科创基金支持。为了让企业心无旁骛地投入研发、建设,基地推出个性化定制招商,通过前期深度对接企业规划定位、整体布局、产业孵化需求,基地还定制化建设办公楼,配套人才公寓、创业者俱乐部等设施,汇聚企业创新孵化的全要素功能。
创业之城热力迸发
产学研的融合是手段,企业与科技发展才是目的。在湘江科创基地,企业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间良性互动,使得科技成果的“源头活水”汩汩涌动,汇聚成产学研奔流不息的“江河”。
在政策利好不断出台、企业加速汇聚的大势之下,湖南湘江新区如一块吸铁石,不断营造着强大的磁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周边聚集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20余所高校院所,是中国科教资源、创新人才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围绕打造“最美大学城、领先科技城、一流创业城”目标,新区着力构建“一城五基地”(岳麓山国家大科城,湘江科创基地、中南大学研发基地、湖南大学科创基地、湖南师范大学文创基地和国防科大军民融合基地)科创格局,形成从科创端(大科城)-孵化端(五基地)-转化端(五园区)的全周期创新链,以“工程机械卡脖子技术”为突破口进行揭榜攻关,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水平,其中,湘江科创基地将在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孵化中起到引领和主导作用。
让这片沃土孕育出更多的科技成果,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多方合作,促成化学反应。一方面,学校走“强强联合、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另一方面,新区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为发展谋篇布局。
为了充分整合资源,把优势转化为成果,新区、相关区(市)、高校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探索建立区校资源共享、平台共建、项目共推的合作机制,加速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在多维度政策加持之下,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可谓御风而行。今年以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获批国家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示范基地,大科城新增科创企业1020家,科创企业总数达4138家,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优化科创生态、健全科创服务体系、环境品质提升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